气溶胶

  • 安全壳内剥蚀引起的气溶胶颗粒再悬浮

    陈林林;魏严凇;史晓磊;季松涛;

    针对安全壳内剥蚀引起的再悬浮问题,在与热工氢气气溶胶碘试验——气溶胶再悬浮(THAI AR1)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开展试验研究工作,系统研究潮湿条件、气流速度、沉积面状态等不同因素对气溶胶颗粒再悬浮的影响。结果表明:验证试验的结果与THAI AR1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试验方法可行;由剥蚀引起的气溶胶再悬浮率远低于由冲蚀引起的气溶胶再悬浮率,且两者有数量级上的差异。

    2020年05期 v.26;No.14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层流型凝聚核粒子生长器的设计与测试

    张倩瑜;于明州;

    为了探究层流型凝聚核粒子计数器的关键部分凝聚核粒子生长器的尺寸结构和流场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多孔介质材料配合相应内部结构的设计,研制气液物理位置重合、流场相互独立的凝聚核粒子生长器;利用该装置实验得到的水蒸气挥发速率耦合入气流流场进行仿真,研究采样流湿度、调节段温度和生长段温度对装置内部流场过饱和度分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流湿度为100%,调节段壁面温度为10℃,生长段壁面温度为50℃时,能够得到最理想的过饱和度为2.8。

    2020年05期 v.26;No.148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成都市金牛区冬季PM_(2.5)化学特征和源解析

    王平;赵由之;丁文慈;李曾曾;刘随心;

    通过对2017年12月—2018年1月成都市金牛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质量浓度及其组成进行分析,获得含碳组分有机碳-元素碳(OC/EC)、水溶性离子和微量元素等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PM_(2.5)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个采样点的含碳组分物质主要来自二次有机碳(OC/EC质量比值均在5.0左右);水溶性离子中首要组分是NO_3~-,表明金牛区受机动车污染影响大;微量元素S、Cl、Cr、Cu、Zn、Ni和Pb均出现较高的富集因子(EF)值,说明已经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PM_(2.5)中二次无机气溶胶(SNA)组分占比接近50%,说明二次气溶胶是PM_(2.5)中的重要组分;源解析表明首要污染源是二次气溶胶(38.4%,质量分数,下同),其次是交通源(21.2%)、燃煤(15.1%)、生物质燃烧(13.6%)和土壤尘(11.7%)。

    2020年05期 v.26;No.148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工程技术

  • Cr-Al、Fe-Al、La-Al柱撑蒙脱石的制备及其吸附特性

    郭旭颖;邢经纬;付赛欧;姜国亮;董艳荣;

    以天然钠基蒙脱石为原料,按n(总金属阳离子)/m(蒙脱石)=10 mmol/g的比例制备出Fe-Al、Cr-Al和La-Al柱撑蒙脱石;采用化学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柱撑蒙脱石进行表征;并研究3种柱撑蒙脱石对水中Cu~(2+)离子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r-Al柱撑蒙脱石层间距d(001)由原矿的12.406 1 nm增大到19.764 9 nm,柱撑效果优于Fe-Al和La-Al柱撑蒙脱石,Cr-Al柱撑蒙脱石在60℃、pH值为6、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使用12.0 g/L的添加量吸附Cu~(2+)离子,去除率最高,吸附效果优于Fe-Al和La-Al柱撑蒙脱石。

    2020年05期 v.26;No.148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离子强度响应光子晶体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

    邓鹏;李刚;马会茹;罗巍;

    通过磁组装与溶液聚合快速制备离子强度响应光子晶体传感器,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示扫描仪分析(TG-DSC)、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光纤光谱仪等对传感器进行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传感器在不同离子强度溶液中的响应性能及其响应时间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传感器制备时间只需10 min,传感器微观结构为有机凝胶中均匀分布着具有等间距的Fe_3O_4@PVP胶体粒子的链状结构,凝胶的质量分数高达99.05%;传感器在离子强度从0~1 000 mmol/L的溶液中,布拉格衍射峰位置从752 nm蓝移到491 nm,颜色从深红色逐渐变为蓝色;传感器在检测环境中可以保持超过2个月不褪色;当传感器厚度为60μm时,响应时间为320 s。

    2020年05期 v.26;No.14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竹质复合防眩板材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宋喜艳;刘坤键;唐小杰;刘克非;吴庆定;

    为制备符合高速公路防眩板要求的复合材料,在毛竹粉末中添加纳米刚玉粉和烧结环氧树脂粉2种强化复合因子,制备出竹质复合材料,并对其屈服强度、吸水率、断口微观形貌、耐蚀性和耐候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纳米刚玉粉和环氧树脂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9.8%时,竹质复合材料试件的静曲强度高达81.73 MPa,吸水率仅为0.63%,且其断口形貌组织致密,具有韧性断裂特征;试件经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和30%的H_2SO_4溶液浸泡168 h,均未出现起皱、鼓泡、开裂、软化、溶解等现象,达到国家标准对防眩板的耐蚀要求;试件的热失重表现优于纯竹粉温压压坯,其自由水挥发温度高达82℃,对高速公路在夏天高温环境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2020年05期 v.26;No.148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 ]
  • 纳米氧化铝水基料浆的分散及流变行为

    罗国强;张壮;孙一;胡家念;沈强;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铝料浆的分散及流变行为,利用红外光谱学(FTIR)、流变测试、沉降实验、黏弹性测试等探讨纳米氧化铝预处理、聚乙烯亚胺(PEI)分散剂、抗坏血酸等对纳米氧化铝水基料浆的分散效率与沉降行为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经水洗或酸洗预处理后,料浆的流变性得到明显改善;小分子量PEI(L-PEI)的分散效率优于分子量较大的PEI(H-PEI),L-PEI的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H-PEI的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L-PEI和0.2%的抗坏血酸,可使分散效率进一步提高,获得更低黏度的纳米氧化铝水基料浆;当纳米氧化铝料浆的体积分数为15%~20%时,可以获得分散稳定性较好的纳米氧化铝水基料浆。

    2020年05期 v.26;No.148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锁气阀出料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刘振宇;杨石;张鑫;

    为了研究锁气阀出料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3D打印制作200 mm口径锁气阀实验装置,利用内蒙古神东补连塔煤粉研究凹槽深度、底部形状、煤粉填充密度、凹槽移动速度等变量对出料分布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流动性较差,容易团聚、架桥;填充密度超过松装密度时,凹槽出料曲线峰值向右推移;凹槽深度增加使出料曲线右侧平行扩张;凹槽移动速度增加使出料曲线整体向右移动,且分散度提高;出口左侧设置挡板使出料曲线整体向右平移;由于凹槽两侧的有效卸料时间少于中心的,未卸出的煤粉集中于出料口两侧。提出保证煤粉填充密度小于松装密度、减小凹槽深度、降低凹槽移动速度、减小出口挡板宽度有助于锁气阀的卸料顺畅。

    2020年05期 v.26;No.148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Ansys Fluent的超细粉阀口袋包装水平输送螺杆设计

    周丹;王利强;方先其;卢立新;徐立敏;高伟俊;

    将超细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清洁化充填计量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基于Ansys Fluent的计算机流体力学技术与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影响水平输送螺杆质量的螺杆几何参数,并确定获得最佳质量时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水平输送螺杆质量相关参数的主次顺序为螺旋升角(α)、螺旋槽深(H)、螺旋叶片厚度(e);螺旋升角为17°~25°时,水平输送螺杆可获得较大充填效率;基于25 kg的超细粉阀口袋包装中水平输送螺杆最佳几何参数为水平螺杆外径为80 mm,内径为16 mm,叶片厚度为2 mm,槽深为32 mm,升角为20°。

    2020年05期 v.26;No.148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粉体加工与处理

  • 耐热表面改性球形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能

    杨珂珂;李晓冬;曹家凯;孙小耀;姜兵;刘杰;

    采用KBM-573硅烷偶联剂对球形硅微粉表面进行水解改性,通过控制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利用红外光谱、SEM对改性前、后的球形硅微粉性能进行表征,同时测定改性前、后样品的吸油值和表面羟基数量,分析其改性效果;并进行PTFE覆铜板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球形硅微粉吸油值明显减小,表面羟基数大幅减少,硅烷偶联剂分子成功地以化学键的形式接枝在球形硅微粉表面;改性后球形硅微粉团聚现象减少,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 KBM-573改性球形硅微粉与KH550改性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及应用性能。

    2020年05期 v.26;No.148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 ]

颗粒测试与表征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孔结构及其酶固定性能

    项云;陈强;许杪;高天宇;许蕾蕾;官建国;

    采用双相合成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为模板,以环己烷为油相试剂,制备粒径和孔结构可调的具有较大孔尺寸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SNs); MSNs结构与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分别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小角X射线衍射和氮气脱附-吸附分析仪进行表征;将MSNs通过戊二醛交联的方法用于生物大分子酶的固定,探讨孔径和孔道结构对酶固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SNs的孔结构与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组成密切相关,制备的MSNs粒径在50~100 nm,并且随反应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介孔孔径在6.0~10.0 nm之间;酶固定量的研究发现MSNs的孔尺寸越大,孔道贯通性越好,越有利于酶固定; MSNs对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量高达230.4 mg/g,是介孔材料SBA-15固定酶量的3倍,且固定酶的活性并没有明显的损失。

    2020年05期 v.26;No.148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