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药剂真空预压法在污泥脱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冯双喜;张国庆;雷华阳;李建楷;喻胜朋;

    【目的】为了合理选择药剂种类及添加量,提升污泥脱水效率、增强土体固结效果并降低处理成本,梳理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方法在污泥固结脱水处理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现状】综述污泥的组成及微观结构,阐述污泥有机质含量、颗粒级配、含水量、渗透系数和压缩变形、强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介绍污泥中的水及表面电荷分布情况;回顾传统真空预压发展,归纳总结处置过程中排水板淤堵机制;针对药剂真空预压方法,总结药剂类型、药剂选择、处理效果评估,归纳药剂真空预压处理污泥絮凝机制。【结论与展望】提出在当前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药剂最优掺量的确定及高效绿色环保的药剂选择与研发存在较大挑战,同时针对高含水量污泥地基,仍缺少智能化施工设备;认为未来应综合无机和有机多类型药剂,开发高效绿色环保的化学药剂,探索智能化污泥处理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推动药剂真空预压技术在污泥脱水处理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2025年06期 v.31;No.179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氧化碳泡沫混凝土研究现状及进展

    张源;吴栋;他旭鹏;

    【目的】总结CO_2泡沫混凝土(CO_2 foam concrete,CFC)制备材料与工艺、固碳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CFC的固碳潜力,探讨CFC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研究现状】综述混凝土胶凝材料、混凝土发泡材料、稳泡剂等CFC制备材料,预发泡法和混合发泡法等CFC制备工艺,CO_2气泡成长和矿化过程,以及CFC固碳潜力等。【结论与展望】认为固废替代部分水泥作为CFC胶凝材料是重要的发展方向,CO_2可溶性表面活性剂和纳米粒子配合使用是CFC发泡剂的优选,预发泡是目前CFC最常用的制备工艺;CO_2的矿化是影响CFC泡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CFC体系中,CO_2优先与水化产物Ca(OH)_2发生反应,矿化反应是造成CO_2泡沫大量破裂和发泡效果不明显的直接原因;CFC碳封存潜力明显,主要体现在混凝土骨架的碳化固碳和气泡孔的储碳。提出工业固废的掺入是提高CFC经济性的重要途径,发电、冶金等工业废气应作为CO_2的主要来源,提高固碳能力和泡沫的稳定性是CFC的研究重点。

    2025年06期 v.31;No.179 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旋风分离器的研究现状

    韩传军;胡洋;梁斌;张杰;李琦;张锦涛;

    【目的】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在化工、能源等多个领域中作为气固分离设备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仍面临分离效率不高、压降大等问题,尤其在复杂工况下的应用中表现不佳。随着节能减排需求增加,对其效率、压降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须进一步了解目前国内外气固分离用旋风分离器的研究进展,开展相关技术创新和应用优化。【研究现状】概述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机制与压降、分离效率等评价指标,总结影响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介绍多种新型分离器结构。【结论与展望】对于极细颗粒和多种尺寸的颗粒群,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仍然面临挑战。同时,大的压降不仅增加运行成本,还限制旋风分离器在某些特殊场景中的应用;提出未来借助3D打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可以探索更多复杂工况下的旋风分离器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化对其内部流场和介质分离过程的理解,推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025年06期 v.31;No.179 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属3D打印粉末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高玉来;武悦慧;

    【目的】为了深入探讨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开展对金属3D打印粉末制备方法、粉末特性及缺陷分析的研究,旨在为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现状】综述金属3D打印粉末的基本要求,如粉末的粒度、金属粉末的球形度、松装密度及流动性、金属粉末的纯净度及其他物理性能,金属3D打印粉末具有空心球缺陷、卫星球缺陷、球形度不佳、粒度分布不均匀等典型缺陷;概括金属3D打印粉末的主要技术,包括流体雾化法、超声波雾化法、离心雾化法、等离子体雾化法、等离子体球化法等。【结论与展望】提出3D打印粉末目前仍面临技术难题和设备限制,如提高细粉收率、缩窄粒径分布、降低氧含量等,且高品质粉末价格昂贵,工艺稳定性不足,限制3D打印技术的发展;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工艺的持续优化,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金属3D打印将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流程迈进,金属3D打印粉末的制备将更加高效、环保、经济,显著提升成本效益,并推动金属3D打印领域持续发展。

    2025年06期 v.31;No.179 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功率高性能钙钛矿型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郇宇;张晓芳;韩同鑫;

    【目的】讨探新型大功率压电陶瓷的设计和合成理论,以及满足高功率应用要求的新高性能压电材料的组分与工艺设计。【研究现状】综述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介电损耗和机电损耗、居里温度等大功率高性能钙钛矿型压电陶瓷的性能指标和表征方法;国内外钙钛矿型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概括锆钛酸铅(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基、钪酸铋-钛酸铅(bismuth scandiate-lead titanate,BS-PT)基、铁酸铋-钛酸钡(bismuth ferrite-barium titanate,BF-BT)基压电陶瓷和铌酸钾钠(potassium sodium niobate,KNN)基体系中的研究,总结元素掺杂、组分设计和制备工艺对不同体系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规律。【结论与展望】认为随着超声波换能器、压电变压器、陶瓷滤波器以及压电超声马达等大功率器件在军事和高科技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功率高性能压电陶瓷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对压电陶瓷的机械品质、损耗、压电性能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大功率压电陶瓷将面临机械品质因数与压电系数、机电耦合系数及居里温度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难以同时提高;通过掺杂调控相结构和采用织构化等制备工艺能提高压电陶瓷综合性能。认为无铅压电陶瓷虽然环境友好,但性能参数与铅基陶瓷的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整个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应用中将占很大份额。

    2025年06期 v.31;No.179 7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3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熵合金粉体制备及应用的发展现状

    董福宇;刘峰;申向阳;刘超;田雨;苏欣;任广涛;周桂申;张悦;程军;

    【目的】基于当前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综述高熵合金粉体的制备方法、固化方式及应用现状,展望高熵合金粉体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现状】近年来高熵合金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合金化法、气-水雾化法、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碳热冲击法、热解法和电冲击法、扫描探针光刻技术、等离子电弧法、直流电弧蒸发法、化学还原法等,对上述方法的优势、局限性进行评价;高熵合金粉体的固化工艺包括材料烧结、涂层、增材制造等;高熵合金粉体的功能性应用包括储氢材料、医学和生物工程材料、高效催化剂、电磁屏蔽材料等。【结论与展望】提出机械合金化法和雾化法是目前制备高熵合金粉体的主要方法,但仍须要提升制备效率和粉体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高熵合金粉体的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储能、磁性和催化等功能等;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具有特殊位错结构和微观组织的高熵合金,可能成为未来高性能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认为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可借助粉末冶金高通量技术快速筛选高熵合金成分,从而缩短合金研发周期。利用粉末冶金工艺的灵活性和成分过饱和性等优势,可设计和制备复合结构、层状结构、梯度结构等异质高熵合金材料,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领域。

    2025年06期 v.31;No.179 9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3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装粉工艺方式的研究进展

    钟文镇;李润梓;吴晓晨;石欣琳;段广彬;

    【目的】为了改善装粉工艺的质量控制,满足粉末冶金、非金属制备及食品医药等领域的高质量粉末制品近净成形的要求,综述主要装粉工艺方式与关键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现状】在工业应用领域,装粉工艺包括直线式、抽吸式、旋转式和强迫喂料式,目前研究集中于根据粉末特性改进结构与优化工艺参数,以有效调控装粉质量;抽吸式装粉利用吸力形成压力梯度,促进粉末流致密化并减小偏析;强迫喂料式装粉优化送料架结构,显著提升粉末流动性,减轻粉末特性对工艺的限制;减小颗粒间及颗粒-壁面摩擦和内聚力可增强粉末流动性,合理选择粒径配比并满足渗透率要求,改善装粉均匀性;装粉致密度与均匀性正相关,通过调控均匀性并合理利用空气、振动、黏结剂及结构参数,可促进致密度的提升。【结论与展望】装粉工艺方式的未来研究方向有:对关键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系统性探究,提升装粉工艺方式的跨领域应用潜力;利用强迫喂料式装粉的优势以增强装粉均匀性;优化抽吸式装粉的吸气机制以提高装粉致密度;基于装粉均匀性与致密度的综合分析,为增材制造铺粉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与改进策略。

    2025年06期 v.31;No.179 10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

  • 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流化床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效果

    凡简;窦明莹;赵飞;马存志;张如昕;金云峰;李舒月;张永民;

    【目的】验证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气固流化床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劣。【方法】针对流化床常见的内部颗粒结块、分布板堵塞2种类型的故障,考察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用于流化床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的可行性;考察半径近邻回归模型(radius nearest neighbor, RNN)、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KNN)和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RF)4种传统机器学习模型与智能算法AI-agent在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利用不同运行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实验室小型流化床动态压力信号进行不同模型预测质量的评判。【结果】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测得的动态压力信号进行流化床的状态识别与故障诊断,在所选择的传统模型中,KNN具有最高的准确率和区分率,分别达到93.75%和81.25%,自研算法AI-agent的也展现出优良的诊断效果。【结论】通过对比5类较为主流的机器学习模型,确定针对流化床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最优模型KNN。

    2025年06期 v.31;No.179 12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脉动气流作用下非球形湿颗粒流化干燥特性

    王帅;金捍宇;刘江;王家兴;

    【目的】探究脉动气流作用下非球形湿颗粒流化干燥过程中的热质传递特性,实现对非球形湿颗粒流化干燥过程的调控。【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考虑非球形湿颗粒干燥过程引起的颗粒间液桥力变化以及颗粒间碰撞过程中的液体迁移,同时考虑湿颗粒干燥过程中液桥对热量传递的贡献以及气相中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构建非球形湿颗粒流动-热质传递模型,研究喷动床干燥器中非球形湿颗粒热质传递的演化规律;引入正弦波、矩形波脉动气流,分别分析正弦波、矩形波脉动气流对非球形湿颗粒流化干燥行为的影响。【结果】相较于矩形波脉动气流,正弦波脉动气流改善非球形湿颗粒流化干燥的效果更佳,可以提高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的均匀性。【结论】引入正弦波脉动气流对于非球形湿颗粒流化干燥具有改善作用。

    2025年06期 v.31;No.179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苯乙烯颗粒在晶圆表面的均匀沉积方法

    张子恒;任军;刘悦;刘俊杰;

    【目的】晶圆表面检测系统(scanning surface inspection system,SSIS)是半导体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核心设备,其性能需通过晶圆标准物质(standard wafer, SW)进行校准。为了实现国内研发仪器的自主校准,迫切须要开发符合校准要求的SW,解决SSIS设备的国产化率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开展晶圆标准物质的研究和应用。【方法】开发一套发生-沉积系统,用于制备SW;该系统采用差分电迁分级器筛选所需粒径的颗粒物样品,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统计粒径分布;通过沉积原理分析,改良沉积室物理参数,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实验操作的结果进行验证,研究颗粒沉积的控制条件对均匀沉积与沉积效率的影响。【结果】在粒径为100~300 nm时,统一的沉积室物理参数能够实现相似的沉积效果,而对于粒径为40~70 nm的颗粒,须采用不同的沉积室设计;旋转使得沉积斑点面积增加26%,沉积效率降低10%;沉积均匀性会受旋转相对位置影响;相同条件下,粒径单分散性与流量-时间比负相关;热泳可以提高沉积效率但会显著影响校准的使用。【结论】使用该发生-沉积系统制备的晶圆标准物质,粒径可溯源,数量分布满足SSIS校准需求。

    2025年06期 v.31;No.179 14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轴压缩下形态对细长柔性颗粒料床的强度影响机制

    何灵空;李传檑;李艳洁;

    【目的】通过三轴压缩数值仿真,探究不同排列与编织形态的由球柱单元连接的细长柔性颗粒料床的三轴压缩强度。【方法】采用离散单元法和三轴压缩数值模拟仿真,分别探讨竖直排列、水平排列、随机排列以及编织形态的细长柔性颗粒料床的三轴压缩强度。【结果】增大细长柔性颗粒的键弹性模量,有利于增大竖直排列的细长柔性颗粒间的平均接触力和料床标准化偏应力的峰值,有利于提高随机排列的颗粒间平均接触力、料床标准化偏应力的大小,对水平排列的影响不大;相比于水平和竖直排列的细长柔性颗粒,随机排列的能够产生更大的键合力和接触力,能更好地提高料床的标准化偏应力;增大细长柔性颗粒的长径比、改变细长柔性颗粒的编织形态可以使细长柔性颗粒的平均键合力和接触力增大,提高料床的标准化偏应力。【结论】在三轴压缩中,不同排列形式的细长柔性颗粒对键弹性模量的敏感度不一致,细长柔性颗粒的排列和编织形态对料床的整体强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相比于水平和竖直排列以及非编织形态的细长柔性颗粒,随机排列和编织形态的细长柔性颗粒能更好地提升颗粒料床的整体强度。

    2025年06期 v.31;No.179 15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气泡对超声法悬浮液颗粒粒径表征的影响

    牛格格;张世玮;郭萍;苏明旭;蔡小舒;

    【目的】分析液固两相体系中含有不同粒径、混合比(气泡在混合颗粒体系中所占数量比,下同)的微米级气泡条件下超声衰减及粒径反演结果,评估气泡对固体颗粒超声衰减以及粒径表征的影响。【方法】在单个固体弹性颗粒和气泡声散射与声吸收理论基础上,建立固体颗粒-气泡混合体系的蒙特卡罗物理模型;针对单、多分散状态微米级玻璃珠的水悬浮液体系,数值分析不同粒径和混合比气泡条件的超声衰减问题,探讨其对衰减谱的影响;研究粒子群算法颗粒粒径反演问题,量化评估气泡存在导致的误差。【结果】气泡和玻璃珠半径为10μm、超声频率为1~10 MHz时,混合比为1%的气泡导致的衰减谱均方根误差达到16.42;从反演结果看,气泡半径为10μm、混合比为0.1%时,玻璃珠颗粒粒径反演相对误差近15%;半径为60μm,混合比为0.1%的气泡,所致反演结果相对误差仅为0.4%。【结论】混合比极低(小于1%)的微米级气泡对超声衰减谱及玻璃珠粒径表征会产生明显影响,且受共振散射的影响,气泡尺寸越小,影响越大。

    2025年06期 v.31;No.179 16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表面能量特性的喷雾干燥微粒构效关系

    邱世轩;严珅;张盛宇;吴铎;

    【目的】为了实现微粒流动性的精准调控,探讨基于表面能量特性的喷雾干燥微粒构效关系。【方法】通过调整硬脂酸钠和甘露醇的质量分数,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5组甘露醇-硬脂酸钠微粒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微粒的结构属性,使用反气相色谱仪表征微粒的表面能量特性;通过计算卡尔指数对微粒的流动性进行分析。【结果】加入硬脂酸钠不会显著改变喷雾干燥微粒的形貌和尺寸,但能改变液滴干燥历程,使甘露醇出现亚稳态的δ晶型;硬脂酸钠在微粒表面富集,能够提高微粒的色散表面能但会降低微粒的表面极性,增大微粒表面分子粗糙度,从而改善微粒的流动性。【结论】表面能量特性有助于理解喷雾干燥微粒结构及微粒性能间的关联关系,指导功能性微粒的设计。

    2025年06期 v.31;No.179 182-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棒销式砂磨机的气-液-固三相耦合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刘璨;何江波;朱江林;尹凝霞;刘焕牢;张佳蕲;

    【目的】棒销式砂磨机的工作过程存在复杂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三相耦合现象,为了使仿真工况更接近实际工况,构建气-液-固三相耦合仿真模型,提高棒销式砂磨机仿真设计的准确性。【方法】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别研究固体相和流体相,并引入流体体积模型(volume of fluid model, VOF)区分流体相所包含的液体相和气体相,分析固体相运动方程、流体相控制方程,确定气-液界面的识别方法和耦合计算方法,制定仿真流程;通过单球落水仿真、颗粒群落水仿真试验分析CFD-DEM-VOF三相耦合模型仿真计算的精度,并进行准确性验证;在设置仿真参数、进行网格划分及其无关性分析基础上,针对棒销式砂磨机的CFD-DEM-VOF三相耦合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对流体速度、颗粒总能量和颗粒的速度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结果】在单球落水仿真试验中,根据CFD-DEM-VOF三相耦合模型的仿真结果与根据Stokes定律的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在颗粒群落水仿真过程中,液面上升高度的仿真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37%, VOF模型的体积守恒性较好;棒销四面体网格边长小于2 mm、研磨桶四面体网格边长小于2.5 mm时,满足网格独立性的精度要求,同时计算量也较少;随着棒销转速的增大,流体速度、颗粒总能量、颗粒平均速度也逐渐增大;当棒销转速为1 400~2 000 r/min时,CFD-DEM-VOF三相耦合模型流体速度的仿真与实验结果最为接近;当棒销转速为1 400~2 200r/min时,CFD-DEM-VOF三相耦合模型的颗粒总能量仿真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结论】与仅仅采用流体相、固体相单相模型或固-液两相模型相比,采用CFD-DEM-VOF三相耦合模型设计棒销式砂磨机的计算精度和准确性较高,仿真性能好。

    2025年06期 v.31;No.179 19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磷酸改性三乙醇胺对水泥砂浆性能影响

    丁向群;李星宇;刘旭;支煦鹭;

    【目的】研究H_3PO_4改性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TEA)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的影响。【方法】将H_3PO_4作为改性组分,在H_3PO_4和TEA质量比分别为0.8、1、1.2时制备改性TEA,添加改性TEA后水泥砂浆的强度、收缩率及氯离子渗透量,分析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分析改性TEA对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对水泥水化后的矿物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借助压汞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技术分析水泥砂浆孔隙变化规律。【结果】在H_3PO_4和TEA质量比为0.8时,合成的改性TEA能显著地改善水泥砂浆的强度和抗渗性能,并且随着掺量(质量分数,下同)的增加,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氯离子渗透量先减小后增大;在掺量为0.04%时,水泥砂浆的3、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1.4%、13.4%,氯离子渗透量减小25.3%。【结论】H_3PO_4改性TEA能够提高水泥的水化程度,促进水化产物的生长,调控水化产物的形貌,提高结构密实度,改善孔隙结构,提高水泥砂浆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2025年06期 v.31;No.179 208-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的电子工业洁净厂房通风方案

    郭二宝;蒋成鑫;张泽龙;朱星鑫;陈琢;王灿;王海涛;

    【目的】为了营造符合ISO6级洁净度标准的电子工业洁净厂房并兼顾降低能源消耗,优化非单向流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通风方案。【方法】采用由新风机组(make-up air unit,MAU)、风机过滤机组(fan filter unit,FFU)、干冷盘管(dry cooling coil,DCC)组成MAU-FFU-DCC通风系统,以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作为数值模拟工具模拟洁净厂房内的非单向流气流组织,在上方送风口、侧面回风口的方式下,分别采用不同的送风速度、单侧或双侧回风方式确定4种通风方案S_1、 S_2、 S_3、 S_4;建立洁净厂房的三维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可靠性验证;通过分析不同通风方案条件下洁净厂房内非单向气流组织的温度场、压力场的分布特征以及有无上返气流现象,并以温度不均匀系数、热通风效率和空气龄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满足ISO6级洁净度标准的最优通风方案。【结果】4种通风方案均无上返气流现象,满足洁净厂房的温度和正压环境要求,温度不均匀系数分别为0.012、0.013、0.026、0.023,热通风效率分别为0.95、0.96、1.09、1.13;双侧回风方案的热通风效率大于1,能量利用率更高,经济性良好;当送风速度分别为0.30、0.35 m/s时,单侧回风方案S_1、 S_2的平均空气龄分别为75、 60 s,双侧回风方案S_3、S_4的平均空气龄分别为60、35 s;方案S_2、S_3、S_4的平均空气龄满足规范要求,方案S_3比S_4的送风量更小,更为节省能源。【结论】送风速度较低时的双侧回风方案最佳,能够提供性价比高、洁净度满足国家标准的生产环境。

    2025年06期 v.31;No.179 21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密集型喷吹孔对扁式方框滤筒清灰均匀性影响

    周美伊柏;张宇璐;许梦毫;王云端;陈海焱;林龙沅;

    【目的】为了探究喷吹孔型式对扁式方框滤筒清灰性能的影响,分析滤筒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因,改善滤筒清灰性能。【方法】采用冷态脉冲喷吹和动态工业覆粉2种实验方法,分别探讨不同喷吹参数条件下扁式方框滤筒与密集型喷吹孔系统的清灰性能,并进行验证。【结果】在密集型喷吹孔作用下,扁式方框滤筒各部位的侧壁压力峰值均能达到500 Pa的清灰要求,压力分布均匀性提高了17.67%;在喷吹压力为0.2 MPa、喷吹距离为20 mm时清灰效果最佳;与传统圆型喷吹孔作用相比,在密集型喷吹孔作用下,除尘器系统运行阻力差最大值仅为285 Pa,粉尘残余质量不足加料量的2%。【结论】密集型喷吹孔能有效提升扁式方框滤筒表面整体清灰压力分布均匀性,改善清灰性能,并能够使除尘器系统长期保持稳定运行。

    2025年06期 v.31;No.179 23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粉体技术》2025年第31卷总目次

    <正>~~

    2025年06期 v.31;No.179 243-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期刊简介

    <正>《中国粉体技术》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WJCI)收录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武汉大学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和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CACJ),以及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IST)、欧洲学术出版中心数据库(EuroPub)、波兰哥白尼索引数据库(ICI World of Journals)、乌利希国际期刊数据库(Ulrichsweb)、哥白尼精选期刊数据库(ICI journals Master List)、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DOAJ)等收录期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山东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建材行业先进媒体、博看出版融合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2025年06期 v.31;No.179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